投资有风险 加盟需谨慎

肇事逃逸没有人员伤亡怎么处罚?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是什么?

在日常生活中,交通事故时有发生,而在这些事故中,肇事逃逸无疑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且违法的行为。尽管有时事故并未造成人员伤亡,但其后果依然严重,不仅会对受害者造成二次伤害,还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。那么,对于肇事逃逸没有人员伤亡怎么处罚?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是什么?

肇事逃逸

一、肇事逃逸没有人员伤亡的处罚
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第九十九条的规定,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,尚不构成犯罪的,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,并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。这意味着,即使没有造成人员伤亡,肇事逃逸者也将面临经济和自由的双重惩罚。

然而,这仅仅是行政处罚的一部分。如果肇事逃逸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,那么处罚将更加严厉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,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,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;因逃逸致人死亡的,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。

虽然这些规定主要针对的是造成严重后果的肇事逃逸行为,但也足以警示那些试图逃避法律责任的驾驶员。

肇事逃逸

二、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

它的认定并非随意而为,而是有着明确的标准和依据。根据《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(公安部70号令)》的规定,它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,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,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。具体来说,以下八种情况将被认定为逃逸:

1.明知发生交通事故,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。这是最常见的肇事逃逸情形,也是最容易被认定的。

2.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,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。这种情况下,虽然当事人自认为无责任,但逃离现场的行为依然构成肇事逃逸。

3.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,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,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。这种情况下,即使当事人后来返回现场,但由于其先前的逃离行为,依然会被认定为肇事逃逸。

4.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,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。这种行为不仅是对伤者的不负责任,也构成了肇事逃逸。

5.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,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、假地址、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。这种故意隐瞒身份信息的行为,同样构成肇事逃逸。

6.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。在调查过程中逃离,是对法律程序的严重破坏,构成肇事逃逸。

7.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,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。这种情况下,即使当事人否认知道事故的发生,但只要有证据证明其应当知晓,依然会被认定为肇事逃逸。

8.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,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,有证据证明其强行离开现场的。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受害者的不负责任,也严重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。

肇事逃逸

肇事逃逸是一种不负责任且违法的行为,无论是否造成人员伤亡,都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。因此,广大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后,应第一时间报警并保护现场,积极与受害者协商赔偿事宜,切勿选择逃离现场。

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网络及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及内容相关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